今天打開一餅“簡易封存”的普洱生茶,準備開喝。之所以說“簡易封存”,是因為將它從筍殼里面取出來后,一直放在牛皮紙信封中,然后外面加上一個塑料袋密封保存。這是我保存普洱單餅的辦法,因這餅茶價格較為昂貴,屬藏茶中的“中上品”,拿出來試過一兩次后就這樣存放在箱子里,沒有舍得全部喝掉,轉眼間竟然已經過去了三年多。
拿出來嗅一嗅干餅,還不錯,茶香尚存。隨即用手撬開邊上的一塊放到杯子里試喝。這餅茶當時壓制的很疏松,輕松的就能掰下一塊,基本不用茶刀就能將餅拆散,而且基本沒有破壞茶原來的條索。這是一餅14年布朗山拼配喬木茶,老曼娥拼班盆,還記得當時新茶的味道,花香濃郁,生津強持久,苦底明顯,喝到五泡后有喉韻。
懷著期待的心情,我在蓋碗中注入開水,洗茶,潤茶5分鐘,沖泡。茶湯入口,沒有期待的花香,有點悶味兒伴著苦底,幾泡試下來,茶氣依然渾厚,喉韻明顯,但香氣蕩然無存,聞葉底有陳味兒,也無香氣。這片茶我一直存放在書房里,簡單密封后,又用紙箱與外界隔開,溫度濕度較為適宜,明顯不存在霉變、受潮的情況。而且長期存放在密閉的紙箱中,沒有陽光的照射,也不會產生光污染,茶質的下降讓我挺疑惑。
仔細想來,造成茶質下降的原因可能以下幾點:
一是工藝缺陷。
如果原來茶葉制作工藝有明顯缺陷,如使用綠茶制作工藝,新茶好喝,透支后期轉化空間,或殺青不到位、過火,影響后期轉化。觀察葉底,沒有明顯紅梗和綠茶墨綠色葉底,似乎并不存在以上問題。為了印證這一判斷,我還專門打開一餅在筍葉中陳放的同款茶,此前的感覺都在,證實并非是工藝缺陷。
二是未充分醒茶。
一般有一定陳期的老生茶,品飲前都要進行醒茶,拆開茶餅,讓茶葉與空氣接觸,適應環(huán)境中的溫濕度,去除沉悶之氣,恢復茶的活力。此前,我存放的茶確實出現(xiàn)過類似的情況,剛打開時忍不住立即試喝,往往不盡如人意。一兩周之后再品發(fā)現(xiàn)明顯有所改善,茶湯更加干凈,陳香開始凸顯,韻味更加悠長。想到這一點,我趕緊將散茶存放在醒茶罐中醒茶,兩周過后,情況雖有好轉,但依然沒有往日神韻。
第三種可能就是儲存方式有缺陷。
對于單片茶來講,最佳的解決方案就是盡快喝掉,單片茶長期儲存較為困難,即使能夠進行比較好的密封,但缺少了集中存放的大環(huán)境,總體來看,茶質是逐步流失的。牛皮紙加塑料袋保存方式能在多久時間保存多少的茶質,是值得檢討的,或許將其放入更為密封的瓷罐、玻璃罐是更為明智的選擇,這一點后面再進行對比改進。
第四點就是茶葉的緊壓度。
我前面講到這款茶緊壓度低,很容易掰散,這其實并不利于茶葉香氣和茶氣的保存。緊壓普洱生茶后期發(fā)酵為厭氧發(fā)酵,其實并不需要太多的氧氣參與。溫度、濕度、氧過高,加速氧化并不能產生轉化良好的普洱茶,往往會帶來霉變或者紅湯味薄的情況。緊實的普洱茶餅雖然轉化稍緩慢,但能夠較好的保存茶葉的香氣和茶氣,保證在漫長歲月中茶質不會流失過快,保證茶在轉化高峰期到來時茶內含物質都還在。
普洱茶的魅力之一就是存放的過程也是學習、積累的過程。最初接觸它時總想著讓它快些變化,恨不得剛拿出一片茶,立刻讓它通風、加濕、撬散,讓它快快變化、變老,恨不得今天拿出來,明天就能品到老茶。時間長了,吃了幾次虧,放壞了幾片茶之后才漸漸明白,快并一定好。
成件成提存放,提高茶葉緊壓度是保證普洱茶熬過十年乃至更長歲月的重要保證,在轉化高峰期到來時,茶質依然還在,能夠帶給我們難忘的愉悅,才是我們與普洱茶最好的邂逅。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yōu)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