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的朋友圈,經(jīng)常被同行“竊”走。
(畢竟孔乙己曾說過:賣茶人的事,能算偷么?)
或記事或評茶或抒情,這些個同行也不挑剔,不拘題材,見好就收著。
效率還高的很,往往前腳才發(fā)的圈,后腳就能看到克隆版。
遇到那些只“竊”了文案的,看多見慣了的小伙伴們,往往選擇一笑而過。
畢竟,連大名鼎鼎的周作人先生還有個外號叫“文抄公”呢,周先生說了,這叫“借他人話,訴自己情”。
好像還挺有理。
有時,也會碰到“文+圖”全盤“竊”走的同行。
茶是我們的茶,壺是我們的壺,杯是我們的杯,連茶桌上的紋理都不差分毫。
某個人伸出“金手指”,一番操作三下五除二,文成了他寫的文,壺成了他用的壺。
茶葉也搖身一變,成了他賣的“茶”。
吐槽一句“不講武德”之后,茶百科人換了個角度思考下:
被抄襲朋友圈,好像也不是全無益處。
比如,也算是多了一個普及、傳播茶知識、分享茶相關(guān)的途徑嘛!
如此一想,仿佛不但不用惱怒,還由生一股自豪感呢!十多年來,茶百科人一直樂于這樣分享!
“分享”是個好詞兒,剛?cè)氩栝T的時候,誰沒有得到過前輩的無私幫助呢。
而能助人,有干貨可分享,更應(yīng)該是茶人的幸運。
“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老子《道德經(jīng)》兩千多年前都明白的道理。
但某些茶商茶人茶老師,明顯不這么想。
近日茶百科賈老師就遇到一個這樣的,請看下圖聊天記錄:
——茶友:老師,請教您一個關(guān)于白茶沖泡的問題,關(guān)于沖泡白毫銀針蓋碗是開蓋還是悶蓋?
——“老師”:茶在我這兒買的嗎?
——茶友:不是。
——“老師”:不是在我這兒買的,沒辦法描述(解答)。
如果你在求教時,遇到這樣的回復,尤其對方還是位你頗尊敬的、在白茶圈里有些名氣的、出過書的所謂“茶人老師”。
不知會作何感想?
震驚、郁悶、氣憤、懷疑...是遭遇此事的一位茶友,最直接的感受!
不止這位茶友,就連做茶、賣茶、行走茶圈十多年的茶百科人,聽了這個事情后,也有想罵人的沖動。
可想而知,這所謂的“老師”寫的書、制賣的茶,能會好到哪里去呢?
茶圈里,老師多。
一方面,是行業(yè)內(nèi)技術(shù)專業(yè)化的體現(xiàn)。
每種茶類里,都不乏專業(yè)知識過硬、或長期實踐積累而有所成就的老師、甚至泰斗級的大師。
另一方面,是茶人間互相的尊重、禮讓和自省。
并非惺惺作態(tài),也不是假客套,而是“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奶撔暮托摒B(yǎng)。
還有第三種“老師”,極具迷惑性。
產(chǎn)地、工藝、沖泡、存儲,這些茶知識不但懂,有些還挺精通。
看起來有一定“專業(yè)性”,而且敢說,也擅說,久而久之在圈子里就有些小名氣。
再加上平日里張口茶道、文化,閉口交流、分享,如果再有自己的“茶書”,很容易就立下了“德藝雙馨”的人設(shè)。
你以為這位德藝雙馨的“老師”,是真正喜歡茶的人,是愿意無私普及、分享茶知識的人,是可以與你交流心得的人?...
實際上,在他們的思維里,是無利不起早。
請教問題?可以,先問問你是不是從我這里買的茶。
不是?
不好意思,恕不奉陪。
不但白茶圈,普洱圈子內(nèi)寫書,為賣自己垃圾茶的,特別是賣假老茶的“老師”,更是有不少。
有不同見解的,能包容;有不自知的,能傾聽;有求教的,愿分享。
很難嗎?
對于老師,一點也不難。
而“老師”,就難說了!
請問茶友們,你們也遇到過這樣的茶圈“老師”嗎?文后請寫留言,分享交流。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guān)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yōu)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guān)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