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東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適合于茶樹的生長,是普洱茶主產區(qū)之一。
????景東產茶歷史更為悠久,最早記載是在唐代,多見于史籍記載:唐樊綽《蠻書》記載:“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民國9年(1920)《景東縣地志征集資料》,記載:南攀箐原有茶樹6000株,新植2000株,產量200公斤,遠銷省城(昆明);者干(即大街、花山一帶)新植茶樹1500株,10人栽培;產量1000公斤,遠銷大理。民國12年(1923),老倉茶以品質良好,加工精細獲省政府頒發(fā)優(yōu)質獎章。1949年全縣植茶面積2000畝,產茶64噸。縣境內的無量山和哀牢山中有許多野生型和栽培型的古老茶樹。野生型的無量山野茶分布在海拔2200——2800米之間的無量山滴水箐至高峰一帶。栽培型茶葉統(tǒng)稱為“云南大葉茶”。
景東縣栽培型中最早最大的一棵栽培型古茶樹是花山大葉茶樹樹齡約500年。1953年縣政府在安定設立茶葉收購組,負責安定文龍兩區(qū)茶葉收購加工,當時我在文龍工作便帶領工作組同志到龍樹、勐澇、邦邁、邦崴等鄉(xiāng)搞高寒貧瘠山區(qū)改造工作,發(fā)動群眾種大種葉茶1954年底種植484畝。此后在農業(yè)合作化運動中全區(qū)普遍開辟茶園種茶。1958年3月政府在安定文龍兩區(qū)交界的芭蕉河建立了一個縣辦茶場,1965年該場遷徒縣城郊東岳廟后面,1967年更名為茶試站,從此成為全縣第一個茶葉科研單位。1964年全縣各級培訓茶葉技術骨干,指導茶葉栽培技術。掀起了改造老茶園,開辟新茶園的熱潮。
????在農業(yè)學大寨中,把發(fā)展茶葉當作開展多種經營增加集體和社員收入的產業(yè)來抓。出現(xiàn)了生產隊辦茶場、聯(lián)隊辦茶場的辦場潮流。到1965年全縣種茶22504畝,產茶葉597200斤。1976年全縣推廣新的茶葉栽培技術,實行了密植免耕栽培法。當年3月我調到縣農林局工作到1982年初,每年下鄉(xiāng)深入村寨調查研究,聯(lián)系各地實際宣傳發(fā)展茶葉生產。我們一起到文龍公社邦邁、邦崴、勐澇、龍樹考察茶葉生產,還參加了干部群眾對50年代我從區(qū)公所到這些地方改造高寒貧瘠山區(qū)鄉(xiāng)時,參加開辟種植好240多畝茶園又作了進一步改造,進行開挖、除草、追肥、摘取樹干上的蘚苔和剪去病枝,讓它重新?lián)Q發(fā)青春,發(fā)出枝葉,彌補缺塘,保畝苗整數(shù),茶葉產量得到提高同時向廣大群眾宣傳免耕種植方法:開挖臺地種植溝70—80厘米,深50—60厘米,種植溝內廣置雜草,玉米桿,堅持表土幼年感熟土回填,底溝畝施80—100公斤復合肥,每畝雙植栽3000—3500株,待茶苗到一定高度時進行矮化修剪,用此方法栽培、客植比原來產量增加兩倍多還可提前兩三年投產。干部社員都很高興。我們返回縣上后,把調查了解和參加改造老茶園情況整理好作簡報,發(fā)給全縣各公社,結合實際實施。我們到安定抓春耕玉米種植時,要求社員做到種玉米收春茶兩不誤。春茶大樹在保證采摘質量的前提下完成全年采摘計劃的40—50%??墒?,有的社員搞殺雞取卵“剃光頭”的做法,粗茶細茶一起采摘,不求質量。我們同領導商量召開社員大會安排討論交流采茶經驗,克服盲目性,實行采春茶、秋茶留一葉,大葉茶樹采夏茶留一葉,采春、秋茶留一葉,全年以留一葉或混采相結合,每稍采一芽二,一芽三等辦法合理采摘下樹,不但增產又保證質量而且還延長茶樹壽命,1977年全縣植茶面積46577畝,產茶970800斤。
????1978年12月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縣委政府把茶葉生產當作“拳頭商品大力發(fā)展,制定了售茶獎糧,開辟新茶園給予補貼等一系列政策后安定、文龍、大街、花山、錦屏等地開發(fā)出了許多規(guī)模不一的茶園,滿山遍嶺茶樹成片。在茶葉加工制作方面,我們在茶試站共同研究、改進、改粗茶制作為精深加工制作,使茶葉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通過改良的茶樹生長快,茶葉采摘期長,質量純正,湯色青翠,香味持久更深受省內外顧客的歡迎。
相關熱詞:
延伸閱讀:
· 走近景東,了解無量山05-19
· 茶市波動,臨翔區(qū)茶葉產量及茶農收入大幅減少06-14
· 西雙版納古茶樹調查資料06-15
· 海浪兄在景邁普洱茶山的照片01-30
· 中國最古老的三座茶山06-15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m.sinowalls.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zhí)砑觽€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yōu)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